企业担心web2.0吗?

最近对于美国企业而言,几乎没有什么技术更新能与Web 2.0相抗衡的。首先你必须确定这个词的确切含义,因为这存在一定的争议。接踵而来的则是一个大问题:如果Web 2.0真在企业中占据一席之地时,那会怎么样呢?那个问题可能会导致与协作、信息共享和开放性相关的不愉快谈话。但不管愉快是否,现在是时候讨论公司如何利用这股不断发展的网络力量。Web 2.0对于CIO(首席信息官)和IT管理者尤其具有挑战性,因为它的发展代表了某些人所谓的“影子 IT”。社会科技与商业顾问及Cutter协会的资深顾问Stowe Boyd说,“Web 2.0是一场革命。它挑战了人们已有的许多关于运作管理的基本设想。”又或者世界应该如何运作管理。不像IT管理者所习惯的那样,“Web 2.0技术来源于客户空间,它是一种非常有趣的颠倒。” John Hagel说。他长期以来一直是Web 2.0的顾问,并且是即将建立的Deloitte研究中心的主席,该中心立足于研究Web 2.0和其它技术。Web 2.0人群的规范、标准和思想与当前典型的C-suite大不相同。他说,“按照如今管理者的方法来执行将会越来越难。”试想一下:如果你突然被禁止使用移动电话或BlackBerry,生活会变怎样?这就相当于依赖Web 2.0工具的人们突然被禁止使用这些工具一样。当被称为“协作一代”的这批人从高校进入公司时,这个问题将会显得愈发的突出。由于他们在成长中习惯了短信,移动电话和把所有事情放在MySpace上显示,信息共享的规则和时间安排肯定会随着他们进入职场而发生改变。Edmunds' CarSpace.com的执行董事Sylvia Marion说,“进入公司的这代人一直在使用Web 2.0工具。例如,他们将发现wiki易于应用在与其他组织的协同工作中。当他们能实时通讯时,就不会试图举行一个半小时的会议。为了更好地提高新老员工的工作表现,CIO需要接受这些技术。”她说,“不考虑Web 2.0工具就好比不考虑email。它是交流的另一种模式,可以用于提高效率、扩大服务和信息收集。”在公司内采用Web 2.0工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虽然新一代与Web 2.0的关联更为明显,但其他几代人也已在意识到Web 2.0的价值并也要求公司使用。根2007年一月Booz Allen公布的研究显示, Web 2.0已经争取到了主流人群的很大部分,甚至跨越了年龄段。根据这份报告,42%的MySpace用户和41%的YouTube用户年龄在35岁以上。Web 2.0似乎超越了年龄和性别之分,更重要的是进入到商业,它影响着购买决定。该研究的结论是:“通过结合Web 2.0环境来推动现有商业模式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。”研究表明,企业公司需要参与到Web 2.0的探讨中,并了解不断变化发展的客户行为。它指出客户交互、改善发展、创新周期更短化等等就是日益发展的Web 2.0 世界中的机遇。事实上,这些机遇就构成了Web 2.0的定义。 
 
Web 2.0的挑战

“作为新生事物,Web 2.0技术着重于结合人与各种应用系统,这些应用系统会随着使用的人数增多而得到更好的优化。”Hagel说到。例如,Web 2.0是内部wiki,可以为全球职员合作及集体讨论创建一个空间。Web 2.0是Blog,容许一个软件开发团队不需要多个email线程和附件就可保持联络。Web 2.0是网站,管理着客户关于提高产品和销售所提出的意见。Marino这样定义它:“Web 2.0既是一种哲学,也是一项技术。用户产生的内容则是它的核心。让许多管理者觉得困难的正是这种哲学性。谁得到信息,谁拥有信息,谁就获取对它的掌握权,而Web 2.0挑战着公司里对于信息的这些核心设想。这对于习惯了控制信息的人们来说是件非常可怕的事情。”“CIO的部分工作就是制定政策,以防止机密特权和个人独占。”英国Telecom全球服务CIO,Web 2.0和开源的狂热支持者JP Rangaswanmi说,“就我个人而言,我想看到这些特权的瓦解。”Web 2.0是关于参与以及协作的能力,Harvey Nash是全球人力资本管理、 IT外包提供商,其CIO Alistair Behenna说“我认为许多人害怕Web 2.0。例如,他们害怕团体blog。他们害怕自己的声音。他们害怕过多的协作。”这些害怕多少解释了为什么Web 2.0不能被全部的人所理解。(当然了,其它原因还包括无从下手或缺乏内部支持等等,但害怕因素可能是众多原因中最主要的。)Rangaswami相信企业中Web 2.0的使用仍受到限制。“环境受限,广泛应用很少。”他说,而研究证明了他的观点。根据2847位管理者参与投票的McKinsey全球调查表明,北美不到32%的公司计划采用Blog和集体智能之类的Web 2.0技术。20%计划采用原型Web 2.0工具——wiki。
 
企业中的Web 2.0

Web2.0的拥护者认为目光短浅的企业缺乏理解。Web 2.0代表着“大众机遇”。Behenna说,“人们上网越来越多了,彼此之间交谈。我们必须开始倾听他们所想要的。”Behenna赞扬了Web 2.0的灵活性。他说利用Web 2.0的各种应用,他能够将产品,特别是合作部分,快速发布给全球用户;并且由于低进入成本、访问范围广以及基于用户输入,他能够很快看到投资回报。与重量级的传统事物相比,例如需要花费数年进行开发、交付、集成和反馈的文档知识管理系统,Web 2.0则轻量级,灵活,实现随着使用而愈发简单,且每天都获得推动力;高可视化、高可用性,简单性,无使用障碍。主要例子就是wiki和blog。Behenna说对于使用wiki的一些公司而言,Web2.0非常普遍并正在成为传统的知识管理工具的竞争对手。“它们也省钱多了。”他说。事实上,由于初期投资较低、实现速度快以及投资回报的快速评价,Web 2.0代表着更低风险的成长。Harvey Nash最近在Second Life设置办事处,那里成立了职业委员会。该公司的Web 2.0开发还包括了 “现场会议”网站,以及链接到社会网络的新方法。Behenna指出公司最初的联系主要通过网络,这也是他确定Web 2.0机遇的原因。 “我使用它是想通过大量的小措施来改变公司。”IT界引起注意的一个Web 2.0网站就是Dell的IdeaStorm(思想风暴)。2007年的2月Dell公布了digg-like社区驱动网站。用户可以提交想法和产品改进之处,以及对此进行投票。自从网站建立起来,Dell已经基于用户反馈采纳了20个想法。其中广受关注的一个就是Dell表示要出售配置了Ubuntu Linux的精选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。IdeaStorm不仅告诉Dell客户的大概要求(如用户想在计算机上配置Linux),而且工具的灵活性让Dell得知用户想如何使用Linux。Dell的发言人及IdeaStorm的管理者Carolin Deitz说,“Linux社区很热闹。因此我们在这做了个调查‘你喜欢什么样的销售?’我们很快就得到了很多信息反馈,也能很快做出决定。”在写这篇文章的同时,Dell社区已经促成了5,363个想法,效率提高了376,627倍。除此之外,23,235条评论被提交。这些数字描述了Web 2.0的许诺:让你的公司和产品成为客户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个人部分。




Google
 
评论: 0 | 引用: 0 | 分类: 互联网观察 | Tags: web2.0  
« 网络营销的第五种变革 再探PR值 »
Comments
Leave a comment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